核心提示
几天前,我省公布了一批省内优秀微短剧中的文旅场景和支持文旅微短剧拍摄的百个取景地。许昌的神垕古镇景区、唐韵生态旅游区、曹魏古城、灞陵桥景区、襄城县明清古街上榜。
微短剧的“风”,还是吹到了文旅赛道上。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在中国播出的微短剧共有约4.4万部,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5%,预计2025年将达到686亿元,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
文旅热,微短剧也热!在两端都热火朝天的背景下,许昌五地凭借哪些优势,吸引更多的游客为了一部剧奔赴一座城?
因为一部剧爱上一座城
“我是从《许昌不慌》这条短视频中认识许昌的,并且被许昌的烟火气息所吸引。”3月6日,正在曹魏古城游玩的山东游客刘英说,她已经是“二刷”许昌了。
的确,早在2023年拍摄的一条短视频《许昌不慌》走红网络。这条长约6分钟的短视频,在主角“林烧”的娓娓讲解下,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许昌。
在许昌,你可以体验3元钱的护城河游船、10元钱的露天理发厅、随处可见的古风写真拍摄……这些看似很平常的生活场景,记录着生活的美好,也是最让人向往的。
2024年,一条名为《我们如此热爱许昌》的短视频被网友广泛点赞和转发。该短视频的创作者魏佳硕将多年积累的素材剪辑在一起,向大众展示了许昌的魅力与温情。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已成为文旅赛道的一股“清流”。
来过许昌的游客,想必都看过户外实景剧《曹操》。该剧再现了历史上曹操平定乱世的雄心和功业。
该剧综合运用了灯光、焰火、威亚特技等舞美手段。尤其是最后一幕,雄伟的曹操像高高耸立、注视远方,身周光芒环绕,剧中“曹操”骑乘凤凰于空中翱翔,璀璨的焰火迸发而出,引得游客高喊“许昌威武”。
“我欣赏曹操,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能够饰演曹操这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我非常荣幸。”演员覃兴旺说,以前他对于曹操的了解主要来自《三国演义》。这次为了演好曹操,他专门学习了汉末三国的历史和曹操的生平事迹。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成为文旅新风尚,微短剧中的城市总是有它独特的山水韵味和文化魅力。
用一座城赋能一部剧,在一部剧里读懂一座城,许昌一直在探索。
取景地带你领略古韵
2024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创作播出主题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儿”,跟着微短剧去全国各地“打卡”成为新风尚。
河南积极布局文旅微短剧赛道,通过“以剧带景、以景促剧”的模式,助推文旅资源与影视产业深度融合,并公布了一批省内优秀微短剧中的文旅场景和支持文旅微短剧拍摄的百个取景地。其中,许昌的神垕古镇景区、唐韵生态旅游区、曹魏古城、灞陵桥景区、襄城县明清古街名列榜单。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钧瓷窑变很神奇’!钧瓷非常美,这里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神奇!”黑龙江游客王克来到神垕古镇景区后,被钧瓷的独特魅力和复杂工艺折服了。
的确,神垕古镇是可以让人忘记时间、放慢脚步的地方。这里有着“中国钧瓷之都”的盛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是中国钧瓷文化的发祥地,因千年窑火不熄,也被称为“活着的古镇”。
唐韵生态旅游区则是山水交融的唐风园林。这里四季花开、景色宜人,生态绿意与仿古建筑相映,绝对是你放松身心、拥抱自然的不二之选。
最适合“穿越”的就是曹魏古城和襄城县明清古街。曹魏古城以其汉魏风貌为主,让人有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从仿古建筑到雅致的小巷,随处都是“我可能是来错了时空”的惊喜。在这里,一场“铜雀台选秀”的故事正等着你来演绎。
襄城县明清古街作为“南通荆襄、北达京洛”的重要节点,上千年的历史让这条街道拥有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在这里,拍摄古驿道的奇遇故事,曾经马帮频繁出入的场景仿佛依然历历在目。
还有灞陵桥景区更为人所熟知。作为关羽辞曹挑袍处,这里以古桥横卧和翠柳碧波著称,蕴含了丰富的三国传奇。在这里,你能在古桥上拍摄无数关于关公的精彩场景,将古老的传说带入你的短剧之中。
取景地变身“打卡”地
当前,河南文旅微短剧呈百花齐放之势。新春伊始,具有河南文旅标识的微短剧代表《芒砀遗踪》《又见秦丞相李斯》《河水弯弯渡小船》举行了集体开机仪式。
作为“网红”城市的许昌,微短剧+文旅又有哪些优势?
首先,许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无论是古法烧制钧瓷体验,还是“梦回三国”或品尝美食,你都能发掘许昌的独特韵味。
“穿越”只存在于小说中吗?当你手握摄影机,漫步在每一个独特的取景地时,你将为这个城市的“烟火气”而惊叹。
其次,全国影视行业80%的灯光师来自许昌鄢陵。鄢陵县张桥镇张北村党支部书记邢志勇告诉记者,张北村总共有3000多人,其中至少有1000人在全国各地从事影视灯光行业,同时也带动了周边乡镇的一些群众从事这个行业。
目前,在京、沪、浙等地从事灯光影视、影视器材租赁、舞美等行业的鄢陵人开设的公司有100多家,从业人员近5000人,占国内影视灯光行业从业总人数的85%以上。
最后,许昌的区位优势明显。郑州正在打上“微短剧创作之都”的新标签,而许昌又离郑州很近。据统计,目前,在全国经网络视听平台机构自审通过播出的竖屏短剧行业中,西安、郑州、横店位居全国前三。其中,郑州有290多家微短剧从业公司,固定从业人员3万人左右,全国近四成短剧创作来自郑州。
文化厚重、交通便利、文旅场景丰富、短剧人才集聚,这些都是许昌发展微短剧产业的优势。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微短剧的播放不仅能为许昌的景点带来更高的曝光率,而且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和感受。这无疑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许昌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
【记者手记】
剧景共融的创新
“微短剧+文旅”风正起时,对文旅发展而言是一种新的求索,对微短剧创作来说也是一个机遇。
其实,许昌近年来一直培育“1+3+N”三国文化IP,不断扩大胖东来诚信文化影响力,持续擦亮“曹魏三国、万彩钧瓷、花木温泉、东来消费”等城市文旅品牌,推广独具许昌特色的文创产品和特色商品。
这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文化之旅,是剧景共融的双向奔赴,唯有找准融合点,方能将“诗与远方”赠予游客。
编辑:赵欣 侯丹阳 校对:王婵
责编:王婵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