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以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现代化许昌建设大局

——访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孙毅

编者按:最是一年春好处,奋楫扬帆正当时。3月6日至8日,许昌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考察交流,走访重点企业,对接洽谈项目,深化协同合作。考察交流有何收获?下步如何推进落实?即日起,本报推出跟踪报道,看相关部门和企业如何将考察交流成果转化为强招商、抓项目、优环境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坚定全市上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为在落实“四高四争先”中勇挑大梁、走在前列,推动实现“两融五城四跃升”营造浓厚氛围、凝聚强大合力。

“3月6日至8日,我随许昌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考察交流,走访了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张江科学城、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等,与各方深入交流,切实感受到上海市高端制造的坚实基础、创新创造的澎湃动力、通达五洲的开放包容,进一步坚定了以我区‘一域’之发展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3月11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孙毅表示,“我们将以此次考察交流为契机,充分学习运用考察交流成果,结合全区工作实际,在产业对接、科技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找准区域发展“坐标系”。结合高新区功能定位,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找准坐标、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布局新赛道,全方位谋划全区高质量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支持引导许继仪表、河南数字能源等电力装备企业借助智能电表、新型变压器等产品海外市场需求大的机遇,“走出去”开拓市场,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国内外市场份额。借助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赋予的区域协同机遇,主动融入郑州都市圈,开展产业对接,加强技术人才资源共享,加快智慧倍增、CNC等项目落地建设,打造许港精密制造产业带,全力做大做强电力电气电子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质的跃升。

立足新旧动能转换,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源”。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强化许昌智能、瑞尔电气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完善企业培育库,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一企一策”跟踪服务,做大做强创新型企业。支持中原电气实验室中试验证基地建设,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加快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向高能级、深层次方向转型,引导双创载体平台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立足重点区域开发,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把芙蓉湖现代服务业创新圈、中原电气谷作为全市中心城区产业高地的主战场,坚决扛起打造“一圈一谷”使命任务。打造芙蓉湖现代服务业创新圈,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多元化升级、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着力引进科技服务、跨境电商等新型业态头部企业,促进科技服务、现代金融服务、高端商务服务和现代物流产业集聚,打造支撑中原电气谷、带动中心城区、辐射全市、对接郑州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重振重塑中原电气谷,大力招引电力电气电子产业龙头企业、龙头项目落地,3到5年培育形成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一转带三化”,大幅提升许继电源、联桥科技等企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大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实现优质企业数量、体量双跃升,培育发展重点产业链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全市现代化建设大局。

立足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发展“承载力”。始终把优化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建立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做实各环节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快落地、快见效。牢牢把握高新区属性,统筹生产与生活,建设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生活居住、生态休闲等高端配套设施,提升产业园区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有机统一。完善“领导分包”“网格员服务”助企服务机制,全面推广“胖东来式”服务,常态化“进企业、入网格”,做到企业服务不出园区。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推行跨部门综合监管和联合抽查,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完善人才激励政策,持续提升各类人才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子女入学环境,为企业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打造宜居宜业高新区。

“我们将按照省委‘四高四争先’工作部署和市委‘两融五城四跃升’总体部署,以苦干实干之姿、奋起直追之势,在推动区域发展上求突破,在提升科技创新实力上求突破,在打造芙蓉湖现代服务业创新圈、中原电气谷‘一圈一谷’产业高地上求突破,在优化发展环境上求突破,为全市现代化建设大局贡献更多力量。”孙毅表示。

编辑:毛志刚 李铁凤   校对:张文正  

责编:贾同岭                终审:刘俊民